2006年中国的股市全线飘红,就在深圳的创业板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获得了急速发展。截至2006年12月31日,深市中小企业板共有102家上市公司,其中2006年新发行上市的52家公司共募集资金161.46亿元,平均每家融资3.11亿元。那么,中小企业上市收益如何?上市前后有什么变化?上市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新近成功上市的东华合创董事长薛向东。
一朝上市天下闻
2006年8月23日,随着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于军与东华合创董事长薛向东共同敲响开市宝钟,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企业北京东华合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东华合创成功者的姿态受到世人关注。
“当时发行2160 万股,每股发行价14.5元钱,这样股票总数为8623 万股,现在4个多月过去了,最新股价30多元,做个简单的乘法运算可以得出我们的市值有25.8亿元!”在一连串的数字描述中难掩薛向东董事长的自豪,“股票上市,给我们带来最直接的收益就是解决了我们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我们现在完全有能力来推进大规模业务升级和开拓更大市场。”
“上市之后,我们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也发生了很大转变,我们将不会固守于简单的自我积累式的发展模式,而会考虑通过收购和兼并来实现企业的超常发展。”上市的好处还包括对企业管理方式和经营水平的改变和提升。“企业上市前,要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和达标,通过这个过程我们逐步建立起了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一整套体系,使我们彻底抛弃了家长式和作坊式的管理习惯,使公司在管理上获得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这对公司的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最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好处是上市给我们带来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高,我们出去开拓市场时不必再大费口舌作自我介绍,而且公司信誉度明显增强,谈项目时客户因为我们是上市公司很愿意合作。上市后人才也来了,2005年我们的人才招聘会只收到了50多份个人简历,而2006年冬季的人才招聘会我们一下收到了1500份。”
除此之外,“员工的自豪感明显增强了,他们对公司认同度加大了,焕发出更大的创造热情和奉献力。”企业文化也得到了加强,企业形成了强有力的文化内核,表现出更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其中奥妙不寻常。
东华合创的成功上市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薛向东认为“实力加技巧”是上市成功的秘诀。
“上市最重要的因素是业绩,也就是企业要具备超乎一般的经营实力和发展潜力。企业上市就是要向投资者融资,而投资者之所以会把资金投向企业是为了博取更大的利益回报。因此中小企业的业务好坏直接关乎其上市的成败。”上市之前,东华合创业务总收入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05年销售总额达到近5亿,公司取得了60多项软件自著版权,2004年和 2005年连续两年被信息产业部评为“中国软件产业最大规模前100家企业”。好的业绩为东华合创成功上市挺直了腰板。
实力只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成功还得有“技巧”。“企业上市前要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上市时机和证券市场。”薛向东在很早就有上市理想,而当2001年东华合创公司成立时,上市已经是明确的目标。“当时将原东华诚信公司合并重组创建新的东华合创公司来实施上市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上市成本更小,成功机会更高。”
在上市时机上,薛向东建议企业要抓紧。“现在国家刚刚进行股权改革和汇率改革,民间投资活跃,国内证券市场的进入门槛明显放低,对中小企业来说机会非常好。”在具体的股市选择上,薛向东建议应该根据企业现有和未来的业务和客户情况来决定。“就大多数企业来说,国内的中小企业创业板还是应该优先考虑。因为国内股市首先具有成本优势,没有国外那名高的路演支出、雇工费、物料费还省时省力,而且上市后的维持费用也明显便宜;而大致来说国内创业板市盈率和募款额也要高于境外市场,而且国内上市不必花大量的精力熟悉海外相关法律和规范;最主要的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主要客户和潜在客户都在国内,国内上市方便与客户进行更有效的接触和沟通。”
另一个“技巧”是要注意选择一个合适的证券公司来对企业上市进行指导和运作。“在刚有上市想法的早期,就应该找证券公司进行咨询,以便尽早下定上市决心,并对公司上市作出合理规划。”“进入上市实际操作阶段时还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证券公司,如果一味看重证券公司的规模和影响,有时反而得不到最理想的服务。东华合创经过考察选择了内蒙恒泰证券公司,来作为自己的上市承销商,事实证明恒泰非常重视我们公司的上市活动,派来了最得力的人手帮我们实际操作,我们合作得很愉快。”
“上市其实并不神秘,也没有一般人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就目前情况来看,其实许多企业都能达到,在中关村就有上千家企业具备上市的实力,如果这些企业都能够实现上市融资,对企业自身、对中国股市乃至中国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都是有力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