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实现动态计划用水,科学调配,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东华智慧灌区是在原有灌区信息化的基础上,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实时准确的获取灌区的水雨情、土壤墒情、气象信息、渠道水位、渠道流量、泵站闸门运行情况、现场视频等信息;对采集到的多元数据进行融合,实现灌区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通过构建灌区数据使能中心,全面支撑灌区的业务应用系统。 东华智慧灌区管理平台可提高灌区管理的运行效率,减少灌区的运营成本,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最终实现灌区的管理信息化、调配水合理化、量测水精准化、控制自动化、收费规范化;为实现“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提供技术保障。
1、数据采集
实现对灌区水情、雨情、墒情、视频、气象监测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可实现灌区数据的统一存储与共享;为系统中信息的获取、维护、查询、统计分析、决策指挥、供水服务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2、闸泵远控
可实现灌区内闸门、泵站的数据采集及处理、视频监视、远程控制。最终达到遥信、遥测、遥控、遥视的“四遥”水平,满足少人值守或无人值守的运行目标。
3、视频监控
基于灌区一张图,实现对全灌区视频监控终端的集中统一管理。对灌区闸室、泵站、水尺及各管理所、站、段的机房等重点区位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减轻基层工作人员巡查的劳动强度。
4、水量调度
运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融合灌区水资源调度配置模型,实现对灌区不同区域的各类用水户水资源调配的动态预报、滚动预测、科学分配、精准调度和智能调控。实现灌区水资源配置管理从宏观控制到微观调度的过渡。
5、水费征收
结合灌区水费征收管理规范,建立水费定价、计量、计费、统计的一体化系统,改变灌区现有的以用水协会人工水费收缴的模式,建立自动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灌区水费征收管理信息体系。
6、入渠备案
建立从水源-干-支-斗-农-分水口-地块的用水信息汇总体系,确保责任到人、用水到户。
7、运维管理
支持灌区工程管理目标、管理责任、安全评估、运行维护、监测检查、隐患治理、应急处置、教育培训、制度规范、生态环境、监督考等全过程精准化控制和网络化管理,实现网上实时监控和现场实地监督检查相结合,掌握灌区水利工程标准化运维管理。
8、防汛应急
结合气象大数据及气象传感器,融合洪水预警模块,建立完善的汛期灌区的预警预报体系,实现灌区洪水风险的精确模拟、快速应急、及时响应。
9、全景展示
以二三维电子地图为基础,支持灌区内各类信息的空间关联和集成展示,一目了然的掌握灌区实时情势,从空间维度智能检索所需信息详情。
10、工程管理
对灌区内的渠道及各类建筑物的基础信息、工程建设信息、维修养护及渠道标准化进行管理,建设基于信息化应用平台的“一工程一平台”及BIM建模功能的渠道工程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档案管理,全面提升灌区工程管理水平。
1、全面感知,自动控制
从“水源头”到“配水口”,多环节、一体化全过程感知控制。
2、精确调度,科学决策
通过建设灌区使能中心,实现灌区多数据融合,通过灌区调度模型的合理建立,实现灌区水资源的精确调度,支撑灌区应用决策的科学化和智慧化。
3、整合资源,主动服务
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运行环境、统一的大数据中心、统一的展示门户等,打造统一的灌区信息多业务体系管理平台,同时集成灌区各类公共服务和业务办理,行成“互联网+政务”的主动服务体系,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