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车辆智能监管平台通过“一套制度规范、一个智能监管系统、一个智能监管中心、N套智能视频设备”,构建“放管服”三位一体的“3+N”新型智能监管体系。平台将运政业务中的资质、许可、监管、考核等管理手段与智能监管中的实时提醒、四级联动等业务流程进行整体规划,形成一个贯穿道路运输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闭环。
1.监管部门业务功能:
(1)车辆监控:车辆位置信息、实时视频信息、实时监听。
(2)信息管理:平台中所涉及到的设备、车辆、运营商、企业、驾驶员基础信息管理。
(3)考核:对各级运输管理机构、运营商、运输企业进行考核。
(4)驾驶员画像:对驾驶员疲劳驾驶、主动安全得分、危险驾驶、驾驶排名等数据进行风险等级评估。
(5)监管中心:车辆报警信息、对下级查岗及下发公告、下级平台连接情况管理。
(6)统计分析:针对运输管理机构、运营商、企业、车辆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2.运输企业业务功能:
(1)车辆监控:通过车载卫星定位、视频监控对重点关注车辆位置、实时视频、轨迹进行监控。
(2)报警处置:实时监控驾驶员驾驶行为,对不安全驾驶行为进行及时的人工干预。
(3)上级交办:对上级下发的督办事件进行处理并记录。
(4)驾驶员考核:通过扣分处理对驾驶员进行绩效考核及评优。
(5)统计分析:对报警类型、处理状态、报警趋势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3.监控中心
包括车辆信息统计、企业信息统计、主动防控报警信息、安全运输综合指数统计展示,及地区、运营商、企业的考核结果排名展示等。
4.司机移动端
包括自我诊断、安全提醒、实时监控、企业公告、安全培训、紧急救援 、维修助手等内容。
5.监管移动端
包括实时监控、综合排名、车辆档案、人员档案、测评报告、安全培训、安全提醒、公告管理等内容。
6.AI算法服务
前方车辆碰撞报警检测模型、驾驶员身份识别检测模型 、接打手机报警检测模型 、车道偏离报警检测模型 、抽烟报警检测模型 、不目视前方及生理疲劳驾驶报警检测模型 、车厢过道行人检测模型、双手脱离方向盘报警检测模型、设备遮挡失效报警检测模型、不系安全带自动检测模型、打手机报警检测模型。
7.大数据的业务应用
(1)实时视频监控:驾驶行为实时监测、疲劳驾驶监测(人脸)、形成报警证据。
(2)实时定位监控:超速报警、越界报警、偏离路线报警、凌晨2-5点违规营运报警。
(3)管理:企业、驾驶员风险画像管理、驾驶行为精细化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应急预案管理。
(4)统计分析:主动安全报警统计、接入车辆情况汇总、地区、企业警情排名、报警类型统计。
平台通过管理优化与技术驱动,全面提升道路运输实时化、智能化监管水平。实现安全管理由“事后追责”向“事前预防”延伸,管理手段由“人海战术”到“技防战术”提升,管理内容由“车辆违章”向“行为养成”转变,真正落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从根本上扭转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多发局面,实现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安全稳定。
1、平台对社会的价值:
(1)平台通过科技信息化手段及时干预驾驶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视频智能识别和自动语音预警,预防道路运输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平台压实运营主体安全管理责任,强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监管,提高道路运输行业技防、安防能力,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2、平台对监管的价值:
(1)平台实现监管数据统一汇聚,有效支撑交通运输行业大数据治理,推进部门之间管理协同、服务协同,促进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2平台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效能提升提供基础支撑。
省级“两客一危一重”车辆监管平台
目前监管已经实现了三个覆盖。全省76万辆运营的重点车辆,实现卫星定位全覆盖。49.6万辆“两客一危”车辆实现智能视频监控全覆盖,全省危险货物运输电子运单全覆盖。
建立省级监测预警中心,实施专人全天候检测预警。智能视频可以监测驾驶员未系安全带,酒驾等不安全驾驶行为,并进行语音提醒,向车辆管理人员发送短信提醒,督促驾驶员改正不安全驾驶行为。
自上线以来,全省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起数同比减少15.55%,死亡人数同比减少33.52%。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成效较为明显。